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圳又有重磅政策支持。今日,深圳市工信局印发《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
根据上述行动计划,深圳的目标是到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含深度”进一步提升,产业生态持续丰富,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人工智能终端企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产量突破1.5亿台,在手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在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养老、智慧政务等领域打造60个以上人工智能终端典型应用场景。
行动计划重点提及了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计算机、人工智能平板电脑、大模型一体机、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重点品类。
其中提出,持续保持手机产品国际国内领先地位,构建“芯片—操作系统—模型/AI Agent—应用生态”全栈能力,推出各类创新形态的手机产品,提供以意图为核心的主动式服务,率先完成智能手机从“智能工具”向“智能助理”升级。
实现计算机全球品牌力和先进制造力双提升,培育国际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品牌,支持传统计算机代工厂商向人工智能计算机制造厂商转变,推动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成为由端侧大模型赋能加持的生产力工具和多平台协作的个人工作站。
抢抓大模型开源化机遇,加快推出开箱即用训推一体机和推理一体机等产品,服务企业和政务领域定制化、轻量化需求。重点围绕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办公等场景,提供私有化部署、行业场景定制、高效安全合规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方面。在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AR/VR设备等细分赛道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标杆产品,专注特定场景和“一带一路”市场需求推出高性价比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重点聚焦空间感知、实时翻译、健康监测等C端场景以及工业巡检、远程医疗、应急救援等B端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发展集聚地。
重点任务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发展端侧大模型。鼓励人工智能终端企业、端侧大模型企业通过模型压缩、蒸馏等轻量化和优化技术,减小模型体积与计算量,提高人工智能终端模型转换、优化和工程部署的效率和效能。鼓励企业建立大规模、多维度、高质量数据库,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优化端侧大模型。积极招引大模型厂商来深发展。
提升人工智能终端基础软硬件水平。鼓励企业优化操作系统功能架构。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终端芯片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端侧整体计算效率。鼓励发展下一代显示等技术,提升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形态和内容交互体验。支持开展多模态智能传感器创新研究,丰富人工智能终端的多模态感知和交互能力,拓展人工智能终端的能力边界。
推动形成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强大企业梯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响应企业诉求。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吸引生态伙伴来深发展。积极培育、精准发掘创新型新锐企业,充分挖掘中小微企业潜力,培育一批“隐形冠军”。积极吸引全球人工智能终端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在深设立创新应用总部、研发中心。
积极拓展人工智能终端应用场景。滚动发布“城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开放应用场景。支持人工智能终端在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开发AI个性化学习终端,加强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学习、智能评测、虚拟实验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