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燕玲 来源: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
发改委、央行、金融监管总局集中发声!
普惠小微贷款利率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15个百分点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1.4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1.1%,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2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51个百分点。
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负责人冯燕在会上表示,今年金融监管总局将要求银行实现保量、稳价、优结构,同时优化三项监管制度,完善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良好环境,更好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保量、稳价、优结构”是今年普惠信贷工作的总体目标,具体到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保量”,是要保持普惠信贷支持力度不减,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稳价”,是稳定信贷价格,指导银行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要求银行严格规范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优结构”,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首贷、续贷投放,增加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同时,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突出支持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项目研发等方面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冯燕指出,除信贷支持外,金融监管总局也鼓励银行构建“信贷+”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结算、财务咨询、汇率避险等综合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
此外,冯燕透露,金融监管总局今年将对三项监管制度进行优化。
一是修订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丰富评价维度,突出服务效果的评价,完善监管协同联动机制。
二是修订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特点,完善差异化的分类标准。
三是优化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进一步细化尽职免责认定标准,进一步提高尽职免责与不良容忍制度的结合度,更好地保护尽职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央行:研究推动中小微企业支付资金流信息的共享应用
《方案》提出,要坚持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金融基础设施定位,为金融机构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征信服务。
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表示,我国征信信息建设一直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力发展多层次征信市场,广泛覆盖社会征信需求。其中包括积极稳妥发展个人征信市场、培育和发展企业征信市场、积极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市场化转型。
而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全球覆盖人数最多、收录信贷信息最全的征信系统,查询数据库的信用报告目前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信贷评审流程的必要环节,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征信主渠道作用。
任咏梅指出,截至2024年3月末,数据库接入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从事信贷业务的法人机构6124家,累计收录11.6亿自然人、1.3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相关信息。2023年全年提供查询服务达53亿次。
同时,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截至2024年3月末,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累计办理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3445.5万笔,提供查询2.1亿次;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累计促成融资51.2万笔,在支持动产融资和供应链金融等方面成效显著。
任咏梅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持续完善数据库功能和服务,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信息支撑。
一是依法全面采集金融信用信息,深化信用信息开发应用,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二是研究推动中小微企业支付资金流信息的共享应用,形成与信贷信息互补的服务格局,进一步提升没有信贷记录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便利性。
三是进一步扩大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的登记范围,加大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助力中小微企业利用动产获得融资。